彩与墨的交响——陈德宏的创新花鸟画
彩与墨的交响——陈德宏的创新花鸟画
作者:邵大箴 发布时间:2011-7-11 2:24:47
1927年生于福建惠安的陈德宏先生,擅长中国画山水、人物,尤对写意花鸟画情有独钟。也许是自号“丹碧翁”的缘故,陈德宏于赋彩更为着力,形成蓬勃大气、艳雅华滋、有南国特色的个人艺术风貌。
闽南至今可闻唐音,也正是从唐朝开始,物华天宝的福建得以发掘和开拓,一直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在画界自古就有边文进、曾鲸、黄慎、华岩、上官周、林纾等国画大家称雄艺坛。时值近代,谢投八、陈子奋、宋省予、郑乃等先生又各领风骚。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杰作,也为后代开创了赖以借古开今的民族艺术精神。
陈德宏受教于福建师专艺术科,师从闽南大家谢投八先生。投八先生(1902—1995)曾赴法国,入著名的巴黎朱利昂美术学院(ACADEMIEJULIAN)专攻油画,成一方大家。陈德宏跟随谢先生涉猎中西画,打下坚实基础。中年又追随陈子奋等先生,潜心花鸟画。秉持着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借鉴吸收了西方绘画色彩创作的理念。陈德宏的新花鸟画,一显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磅礴、晕染柔和匀净、气氛酣畅热烈的生动气象。
闽南有一种说法:“抽啦叭烟,听南音乐,泡功夫茶,其乐无穷。”其中的功夫茶,指的是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变甜,韵味无穷。如果我们把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比作江南绿茶,清淡悠远;把西方的油画比作咖啡红茶,浓厚热烈,那么,陈德宏的新花鸟画就犹如余香不绝的铁观音,酽酪纯正。
陈德宏的作品色浓墨重,他自己说,在探求花鸟画的过程中,是先从色彩着手的。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浓艳的、还是清雅的,都看得出他很讲究“色调”。色调一词是来自西洋画,西洋画注重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考虑色彩之间的影响,形成统一的调子。中国画的色调则与西洋画的色调有着很大的不同,是心中之色,是外界的色彩经过内在心源的感知形成一种意象的色彩,所谓绿遍天涯、万山红遍即是。在心中之色的主导下,中国彩墨画更是关注内心的色彩感受,用心中之色块、墨块,演绎出独特的调子。陈德宏的作品在用色上,就达到“浑化”的境界,即色彩与负担基本造型任务的笔墨融合在一起,整个画面“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色不浮不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变化多端的色彩形成的色调有主次、浓淡、明暗等诸多对立因素,各种矛盾在冲突中取得妥协形成视觉的感染力,犹如有丰富和音的交响乐,给人无穷的艺术享受。
传统文人画重在笔墨,画荷体现了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夫。而陈德宏的《池趣》图却以泼墨、泼彩见长,丰厚的墨韵中,赋彩艳雅,别开蹊径,笔墨与色彩相互渗化,线条与色块在对立中求得统一。陈德宏笔下的梅花则别具新意,他在不断实践中探求梅花的着色法。他一反布枝都预留空断处以便着花的画法,一气呵成画完梅枝,再用白粉调洋红点花,利用粉色着于墨上的特殊效果,使色彩在浑厚中见薄透;之后,他又进一步采用新的画法:把所有梅花先点一遍墨色,再上粉红,使红色呈现出“冷艳”的效果。而着花时则混合使用“勾花”与“点花”法,两种方法互补以避免前者单调板滞、后者松散迷弥的缺陷。陈德宏作品的构图大气而有力度,他以力学构成为法则,通过线面的组合、分割,强调画面力量的对抗和均衡,配合画面细节上的强烈节奏,一扫花鸟画柔媚清雅之风,凸显画家追求宏大,雄浑壮阔的性情。
潘天寿先生说:“色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济用色之难。”陈德宏以笔墨为骨,色彩为衣,赋予了当代花鸟画以新的内涵、新的境界和新的生命,一扫中国水墨画一味追求幽、淡、清、雅、枯等笔墨趣味,追本溯源,回归到中国画热烈、明朗和率真。作品少了些幽玄神秘,多了些天然机趣;少了些形而上的哲学意味,多了些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他把个人情趣的表达与努力反映时代变革步伐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新精神,更是十分可贵的。
陈德宏说:“在我只是登上了第一道山峦,极目青山,壮怀不已,花鸟情缘将伴我不停地攀登、攀登……”相信有这位谦虚而又有胆识与勇气的艺术家,一定会在艺术上不断有新的探索、新的突破。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协理论家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