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一幅幅與眾不同的作品,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時,你立刻便會被那飛舞流動的線條、濃淡相間的節奏以及那翻騰流暢的韻律而為之震動;併為那新穎獨特的繪畫技法而驚奇;同時也為畫家所描繪的人物而深深地打動。面對畫家筆下這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人們在展開遐想的同時,也由衷地發出驚異的讚嘆!
已故著名雕塑大師,前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開渠先生給汪易揚的畫予以充分的肯定,他說汪易揚:"所發揮的線、墨和色所組成的畫面,我們可以看到或感到有狂草飛動之氣的律動線,有狂濤嚎嘯之勢的大潑墨;有鏗鏘抒情的悠揚樂感,有婆娑英發的舞蹈動律之美……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技巧多變,他不拘一格,卻又能在其情感性格與氣勢上統一為獨具之格"。
傳統的中國畫,是以墨為骨,以彩為衣,彩色常常處於補償墨色不足的從屬地位。而汪易揚的畫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西洋繪畫的著色和用光,從而突破了"墨以淡為主","設色不宜艷"等陳規,在色彩美和形式美之間作了勇敢而新奇的探索,因而使彩與墨,線與畫都成了組織為美的化身,灑灑脫脫狀物抒情,坦吐出胸臆間的豪氣與壯美。
所以著名詩人艾青由衷的發出"我愛易揚人物畫"的讚嘆,正是因為這些超凡脫俗的作品感動了詩人,才使艾青如此動情。
汪易揚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受到了好評,他的畫還遠渡重洋在海外展出,同樣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友人的高度讚揚。外國評論說汪易揚的畫"非常流暢,充滿靈性","他具有一種了不起的威懾"。
汪易揚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專職畫家,美術評論家。藝術上的傑出成就是他坎坷人生歷程求索和辛勤耕耘的結果。
1931年汪易揚出生在廈門鼓浪嶼的一個貧苦人家。
邱伯賢 汪易揚童年時鄰居:易揚的童年是在鼓浪嶼渡過的,我同易揚是鄰居,當時他的家庭比較貧窮。父親多病,家庭全靠他母親一個人撐著。為了供他上學,沒辦法只能把他的一個小妹妹送給人家。這件事對易揚來說震動很大。易揚很有作畫、畫圖的天賦,他五歲就畫一手好畫,當時因為家裏窮,母親經常要到廢品店裏面買一些舊的賬簿,然後把賬頁撕下來反過來讓易揚去練習書法。在十四歲那一年他和另外一個比他大兩歲的少年,在廈門市開了一個少年畫展,這在廈門有史以來(是)第一次辦少年畫展,所以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易揚少年的成長和鼓浪嶼這個藝術氛圍有很大的關係。鼓浪嶼這個地方的西洋文化內容比較多,比如說教會,宗教的唱詩班,都很活躍,還有建築,還有鋼琴之島,這些都對易揚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抗戰結束不久,很多華僑藝術家,留法的,回到家鄉來,帶來法國的一些作品,當時易揚一放學就趕快往這些人家裏去,看那些藝術精品。
當時我家裏面有很多藏畫,他同我的父親和我的叔父關係不錯,是忘年交。他特別喜歡齊白石,任伯年的這些狂草大寫意的東西,他覺得這種大寫意的東西有氣勢,有大手筆,所以他特別喜歡這些東西,這些文化的精華就引導他步入藝術的殿堂。
汪金煌、廈門第二中學負責人:廈門二中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老校。逐漸形成了在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等方面的特色,在這方面培養造就了許多人才,其中汪易揚先生就在美術方面有造詣的一個姣姣者。殷承宗也是其中的一個,還有陳佐煌,是指揮,也是從我們這個學校畢業出去的。汪易揚先生是1947年在我校就讀,當時受到地下黨的影響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廈門市各界人士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汪易揚和他的同學們站在反抗的最前頭,他們走上街頭,舉行"反饑餓鬥爭"的大遊行,開展罷課鬥爭,宣傳群眾等活動。高中未畢業的汪易揚就被當局以"共產分子嫌疑"為名,迫使學校作了開出的決定。為了避免反動派的迫害在地下組織的幫助下,汪易揚悄然離開了他熱愛的故土--鼓浪嶼。
邱伯賢:汪易揚他17歲離開學校,隻身到上海,他同時考三間學校,一個是上海美專,還有一個是杭州音專,還有一個是開飛機的,結果三間學校同時錄取他。後來他從上海寫信告訴我父親,說我讀哪一間學校好,我父親告訴他開飛機很危險,唱歌到老了就唱不了啦,所以你還是去學你的畫畫吧。所以對他的人生的選擇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汪易揚得到劉海粟、潘天壽、黃賓虹等國畫大師的悉心指教,使他的書法和繪畫技藝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他日後的創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上海解放後,19歲的汪易揚于1949年6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南下文工團一路行軍到達福州市,這時他畫了大量為戰事、為群眾的宣傳畫,他的才華得到了展現。1953年21歲的汪易揚靠他的才幹和能力當選為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天地之悠悠,歲月之磋砣,1963年在被汪易揚稱為第二故鄉的河北省館陶縣,農村的廣闊天地裏,他跋涉了二十多年,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觀察,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使他更加堅強、更加成熟。他在生活中寫,在群眾中畫,他將中西繪畫的光、墨、色和點、面、線都溶入他深深的思辯之中。中原大地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二十多年的生活積澱,二十多個春秋對藝術的感悟,為日後狂草人物畫的橫空出世作了雄厚的鋪墊。
鼓浪嶼是令人遐想的地方,是摧開畫家汪易揚藝術花蕾的故土;也是他邁開人生第一步的生命之島。
鼓浪嶼位於海濱城市廈門的西南角,與廈門隔海相望。它是一個長不足1800米,寬不足1000米,面積僅為1.78平方公里的小島。
鼓浪嶼原名叫園沙洲、園洲仔。小島西南面有一處千百年來被浪潮衝擊而穿透的風化石岩洞,每當漲潮的日子,海浪撞擊石岩,發出擂鼓般的轟鳴,人們稱它為鼓浪石。從明朝時起就把這如詩如畫的小島叫做鼓浪嶼。
鼓浪嶼、秀色天成,它融歷史、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是鼓浪嶼的三個主要景點。日光岩又叫晃岩,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高不足100米,頂峰有直徑為40多米的巨石淩空屹立,渾然天成,成為鼓浪嶼的標誌和廈門的象徵。因而有"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廈門"的說法。
畫家汪易揚醮著濃墨重彩畫筆,將生他養他的故鄉濃縮在他的畫中,這裡不僅有喧騰磅薄的"浪花"也有滴血欲泣的"淚花",不僅有浮光掠影的"風檣",也有千帆競發的"彩帆"。而《故鄉--鼓浪嶼》則是畫家心中永遠的凈土。
《民族英雄鄭成功》是畫家引以自豪的精神支柱和不朽人格追求的象徵。
日光岩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屯兵的地方。高聳挺撥的日光岩為綺麗的鼓浪嶼增強了山水呼應,海天相接的立體感。當你站在水操臺上,隨著飄拂的海風,遙想當年鄭成功在此指揮若定,檢閱水師,操練士兵的景象,思古之情油然而生。龍頭山寨巨石夾峙、森嚴壁壘,海風襲人,那些將士們乃與我們同在。鄭成功和將士們在岩石上開鑿的圓孔搭架帳篷,鼓浪嶼的許多景致都與鄭成功密切相關,當年的景象歷歷在目。著名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曾在此寫下"當年古壘依舊在,日光岩下憶英雄"的詩句。
在明清交替和西方殖民主義者東侵之際,鄭成功領導了反清鬥爭,反抗國內民族壓迫,驅逐荷蘭殖民統治收復台灣,大力開發台灣,促進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鄭成功的偉大壯舉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侵佔達38年之久的我國神聖領土台灣,因而使他從一位抗清志士,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收復台灣300週年,1962年1月28日建立了鄭成功紀念館,以緬懷這位偉人。他的光輝業績為後人永遠敬仰。在復鼎岩上聳立著鄭成功的石雕像,像高15.7米,重1617噸,由625塊優質白花崗岩精雕而成,共分25層,是目前我國歷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鄭成功身披盔甲、手握利劍、憑海臨風、注視著東南方的台灣島,那裏的風雲變幻仍牽掛著這位民族英雄的心緒……。因此我輩應完成統一祖國之大業,以告慰鄭公在天之靈!
鼓浪嶼的書法石刻隨處可見,是島上一大景觀。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到真、草、隸、篆各有不同的韻味,而把狂草書法運用到繪畫之中是不是汪易揚先生的突發奇想呢?
書法在汪易揚的創作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他從小就擅長此道,並得到名家指點,其基本功是十分紮實的,他的運筆如行雲流水,氣在筆端,疏密佈局諧和,濃淡相間得體,揮灑收放自如,大氣豪放,細微之處若潺潺小溪。給人以美的享受。
汪易揚 中國藝術研究院 畫家:中國的草書就是線的藝術,它這條線龍飛鳳舞變化無窮,它有舞蹈的節奏,有音樂的韻律。寫草書--狂,但是要狂得有味,狂得有力度。有骨架、有肉、有變化。狂,但不是飛快的狂,狂是內在的狂,不是外在的那種。它快慢要結合,該慢的,該有骨的該有肉的要重,該飄逸的讓它飄逸,所以飄逸跟持重要相結合。整幅字哪個字大哪個字小,哪個寬鬆哪個字緊,哪個字佔的面積大,或者要長,哪個字要扁哪個字要圓,整幅字裏面要很好的配合,必須要有節奏的變化,沒有節奏這幅字就缺少藝術。有節奏變化這幅字看起來就有魅力,人就有所欣賞。
汪易揚曾下苦功臨摹過二王、懷素和張旭的草書,從而形成自己的狂草風格,雖不能說已臻完美,但他卻深得"筆墨之道",他的狂草功底為日後狂草人物畫的創新提供了基本保證。
那是一個極偶然的機會,汪易揚矗立在《長袖舞》面前揣摩冥思,終於在飄動的紅帶中悟出了引狂草入畫的真諦。於是他的《屈子行吟圖》誕生了。
汪易揚:畫這個屈原當時整整一天,畫了二十幅,從早上五點一直畫到晚上十二點多。始終都沒有一張滿意的,不滿意我就撕掉,結果睡到第二天早上五點鐘起來,不死心。結果沒想到,就是那天早上畫了這一張,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一個里程碑的作品,所以一直保留到現在。
劉海粟大師稱讚他的弟子:"萬轉墨弦著意求,前人肩上上層樓,靈襟書卷山川出,廢畫三千得自由。"這個自由的獲取是來之不易的,是經過艱苦的磨練而獲得的。汪易揚善取要領,洗去冗筆,興味所致,揮灑自如,一氣呵成。,觀他的畫是美的享受,看他作畫更是美的享受。
汪易揚:這條線看似書法,它又不是書法,但是它又有書法的法,起筆、落筆,飛舞這些行筆都是按照書法的規律來進行的。這條線我現在不是寫書法,是在畫畫,想畫一個人物。從中國畫來說,墨分五色,我這條線已經墨分五色,濃、淡、幹、焦、濕基本上都交待了,都有了它的語言已經夠豐富的了,所以就不需要有其它墨來參與,所以我就捨棄了潑墨。不要潑墨,用簡單的,最簡約的語言來表達比較豐富的內涵。
這條線它既是書法又是畫,從狂草的那條線運用到畫上來,狂草最有節奏感,最有韻律感,所以跟音樂、舞蹈、戲曲相濟,溶合的最緊密,我的哲理觀念在這條線裏面流動,我的個性也在這條線裏面展現。用這樣(方法)表現人物行不行,經過了有六年時間的探索,最終找到了它是可以表現人物的,它可以把咱們祖先、咱們先輩給咱們留下來的所謂人物"十八描"的這些技法,把它改革一下,突破一下。它不符合"十八描",從繪畫上來說它無法,不符合規章,但是它又符合傳統的書法,符合草書的規律,所以它沒有脫離傳統。
中國畫就是線的藝術。這條線就是中國繪畫的精神,它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
汪易揚的狂草人物畫,使我們從中領略到了音樂的律動和起伏變化的張力,這不能不說和他從小生長的環境對他的熏陶有關。
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鋼琴之島和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美譽。據說在這個小島上平均每五戶人家就有一架鋼琴,鋼琴的擁有量居全國之冠,所以它是名符其實的鋼琴之島,音樂之鄉。十九世紀中葉,外國傳教士不僅在這裡傳教,同時也將唱詩班的形式傳入鼓浪嶼,隨著大批華僑的回歸,也把西方的音樂美術文化帶回島上,年復一年這裡的彈琴、歌唱便蔚然成風。
汪易揚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音樂對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
這裡也是音樂家的搖籃,指揮家陳佐皇,鋼琴家殷承宗就是這方面的姣姣者。
良好的音樂氛圍,也吸引了許多著名的音樂家來島上獻藝,為鼓浪嶼的音樂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鼓浪嶼作為一個文化之島,不僅造就了音樂、美術方面的人才,也造就了其他方面的人才。
馬約翰是我國著名的體育教育家。1911年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曾兩次留學美國。1936年曾以總教練的身份率中國隊參加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1914年起在清華大學任教達52年之久。著有《體育的遷移價值》等專著。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馬約翰為我國體育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01年生於鼓浪嶼的林巧雅,是我國著名的醫學教授和現代婦產科醫學的奠基人之一。她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和精湛的醫術都獻給了婦產科學事業,高尚的醫德和優秀的品質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她是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她曾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是全國婦聯副主席。
從民族英雄鄭成功到近代的優秀人物,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鼓浪嶼的傑出代表,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愛國,祖國在他們的心中是神聖的,他們將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她。
人們景仰他們,鼓浪嶼的濤聲吟誦著他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民族之魂!
鼓浪嶼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給了我們許多啟迪和聯想。我們無意將畫家汪易揚先生與前人相提並論,但是我們從汪易揚的繪畫中,隱約可以感受到或者說從他的畫中可以傳達出鼓浪嶼的風骨、鼓浪嶼的品格、鼓浪嶼的精神。
"青燈偏愛苦耕人",汪易揚的執著追求,使他的狂草人物畫在中國畫壇上獨樹一幟,成為這方面的開山人,他的畫已達到"當其落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的境界。被國畫大師劉海粟譽為"大草狂草入畫,抽象具象結合,形、神、情、氣、韻皆佳,這才是既繼承傳統又具現代感的中國人物畫"。
劉曉純 中國藝術研究院 研究員:中國繪畫在很早就很自覺的不以形似論高下,以人格修養和它的意象來論高下,看他(汪易揚)的畫需要畫家參與,要積極想象,就是把他點到為止的東西,你還要增加你的想象。
翟墨 中國藝術研究院 研究員:他的道路可以看出一個中國畫家走的很獨特的一個路子,就是他七十年代以前是寫生和水彩,比較寫實的風格;八十年代(他)以故鄉鼓浪嶼為背景,畫了好多彩墨畫,帶著中西結合的特點,但是以西方為主;到了九十年代,他就集中專攻狂草人物,中國特點就更明顯,他七、八、九三個十年可以看出他是西方切入回歸東方;從寫實狀物切入回歸抽象;回歸抒情;從再現到表現,這是他的發展脈絡,這個脈絡可以看出來他把非常細緻的寫實,慢慢抽象成一種彩墨的半寫實狀態,到他狂草人物基本上處於半抽象狀態。
書法是中國最典型的一種抽象藝術,中國就有"書畫同源"這麼一個傳統,後來書畫又分家,在他這兒又合起來了。
他的路子原來比較寬,既畫素描,又畫水彩,又畫彩墨,最後顏色也沒有了,寫實沒有了,都集中到像寫書法一樣黑白。路子好像越走越窄,但是這個窄是他原來很寬的一個集中、一個提煉、一個概括。
可以看出是在中國繪畫當中開闢了一種用大狂草入畫這麼一個路子,他畫了好多"八仙"、佛教人物,中國古典小說人物,題材開拓有特點,這就是他在中國畫當中,把狂草向前推進了一步,這是他作出來的獨特的貢獻。
如今汪易揚先生雖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壯心不已,大河上下,長城內外,都留下他高大的身影。以筆當歌,以筆當舞,他在繼續描繪著心中的期冀……。
详细
|